如何防止“神兽”沉迷动画片,是全国各地许多家长都曾经历的困扰。在深圳,就有一个家庭以游戏方式引导娃学习古诗词,进而转移对动画片的注意力,不仅涵养娃的传统文化底蕴,还让娃一举登上了央视节目,引起全城关注——
春节期间,《2023中国诗词大会》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热播,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二年级的赵若桐,登上了第六期“本来”主题的主舞台,展现了深圳牛娃深厚的诗词功底。古诗词不仅是她和爸爸情感交流的工具,还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童趣,并带给她很多奇思妙想。
【资料图】
父母为防娃沉迷动画片让她3岁学诗
7岁登上央视后成为学校里的“小明星”
赵若桐今年7岁,从小热爱诗词,虽然年纪不大,却能熟背唐诗千首。在群英荟萃的赛场上,赵若桐作为长江队的一员,面对强劲对手黄河队,沉着应战。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”“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”句句经典信手拈来,阳光、自信、沉稳的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在央视比赛归来后,新学期开学的当天早晨,梧桐学校全体师生齐聚操场,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仪式。学校操场上准备了一块特殊的展区,就是以参加《2023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赵若桐同学事迹为引、开展的关于“春”的飞花令活动。
如今,赵若桐不仅在梧桐学校成为了师生们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的“小明星”,其在央视舞台大放光彩的表现,也让亲戚家的小姐妹们颇为佩服,孩子们都希望能像若桐一样出口成诗,于是也都努力背古诗词。开学前,赵若桐的爸爸——赵鹏带着几个孩子一起玩飞花令能玩几个小时,飞花令成为了孩子们打发假期时光的一项家庭娱乐活动。赵若桐对诗词的热爱,主要源于家庭的影响。
赵鹏介绍,在赵若桐3岁时,为了防止她沉迷动画片,就开始了对她的诗词启蒙教育。赵鹏认为,学诗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诗,最初只是希望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来打发时光,于是,每当教女儿之前,赵鹏都会先做功课。他教女儿的唐诗都是以“好玩、有趣”为原则,不会一上来就让女儿朗诵、背诵,而是会先用故事的方式将唐诗讲出来。
他清晰地记得,3岁时的若桐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曹邺的《官仓鼠》,若桐会一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一边背诵。看着可爱的若桐,赵鹏就惊喜地找来了更多有关于动物的诗词,让女儿背诵。没想到小若桐竟真的都很感兴趣,她对诗词的热爱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。
一首诗听两三遍就会背
学诗对语言表达、想象力有帮助
在若桐幼时,爸爸便带着她大声读诗词。不仅如此,爸爸还会把女儿掌握的诗词用笔记本手写下来,通过画画记录父女俩学诗发生的好玩的事情。后来每首诗就让她画下来,“我们一个画,一个猜,一起玩文字游戏。有时候会做些动作,某个名句里的动作,让她猜是什么诗。”若桐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父女俩一边背诗一边做游戏,就也忍不住加入进来,渐渐地,妈妈也开始学诗、背诗,父女俩一起学诗的快乐氛围感染了妈妈,一家三口都成为了诗词爱好者。
那时的赵鹏就发现,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,“她一首诗听两三遍就会背,而我们大人都记不住。”赵鹏说,他给女儿取了个名字叫“赵三遍”——经常女儿在床上玩儿,自己在旁边念诗,“念两三遍,我都还没有觉出味儿来,她就说,爸爸,我已经会背了,她就真的背了下来。”赵鹏觉得“既惊讶又欣慰,女儿就是我的小知音,我们两个都那么喜欢诗”。
年幼的若桐经常会跟爸爸一起去徒步、爬山,看到火烧云,小若桐会脱口而出“晚霞舒锦绣”;路过深圳人才公园的春笋大楼时,她会感叹“秀插云霄如玉笔”;凤凰木飘落时却是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”……就这样,这个仅有7岁的孩子的诗词储备量从几首扩增到上千首。
赵若桐的语文成绩很不错,她的班主任、语文老师谷庆燕认为,“正因为有古诗词的影响,对她在语言表达、想象力这些方面都有很大帮助。”谷庆燕眼里的若桐虽然是个文静内向的女生,但出于对古诗词的热爱,日常在语文课上,只要是关于古诗词的问题,几乎每一个她都会积极举手,私下里还会跟好朋友积极分享古诗词以及自己有趣的经历。
父女俩学诗故事感动央视
诗词交流弥补父女分离遗憾
成为女儿的诗词启蒙老师,与女儿一起完成央视之旅,赵鹏与女儿一起学古诗词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。此次与女儿一同入选,登上舞台答题,赵鹏则强调,在央视诗词大会众多选手中,赵若桐年纪最小,且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个,他这样对记者表示,“我们之所以能够入选,主要是央视对我们父女俩之间的故事比较感兴趣。”
赵鹏介绍,自己是一名海员,一年只能在春节前后回一次家。在渤海上漂荡的日子,父女俩经常打视频电话,一起读诗、背诗。而在若桐上小学以前,那时的赵鹏工作时间自由。两年前成为了一名海员后,由于工作关系,开始与家人聚少离多,也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时光。
赵鹏希望“通过诗词弥补遗憾”。于是在他离开家的时候,为了不中断女儿的古诗词学习,也为了以诗交流感情,他给女儿留下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自己也带了一本。在海上的日子,他利用业余时间教孩子读诗、背诗。与唐诗作伴的日子,父女俩虽身处异地,但却心意相连。
赵若桐特别喜欢《春怨》,因为爸爸教她的时候,每次都佯装要打黄莺,夸张的姿势让她觉得有趣,“经常爸爸打我一下,我打爸爸一下。”这样的亲子时间,是赵鹏最为享受的。现在闭上眼,他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教女儿学唐诗的点点滴滴,“这首诗我是怎么讲的,当时她的表情是怎样的,开心时的表情,疑问时的表情”,女儿学诗时那些有趣的表情,支撑着他打发海上漂荡的日子。
古诗词赋予她灵气
上央视经历让她更爱传统文化
开学典礼上,赵鹏站在操场旁边,远远地看着赵若桐作为学生代表发言,为大家分享她与古诗词的故事:“人生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事。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呢?它就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!”“通过诗词背诵学习,我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唱出‘一年相逢在京口,笑解吴钩换新酒’;还可以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,无限风光,比如‘桂林山水七八九,独秀峰尤冠其首’。”
据若桐妈妈介绍,女儿对百科类知识和传统文化类书籍都有涉猎。而这次央视之行,又给了若桐一次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。“诗词大会结束后,我们就给她安排了故宫、天坛和景山之行,”不出意外地,每到一处名胜古迹,若桐都会激动得即兴背诗。
日常的若桐比较安静,放学后和周末时间,以绘画和古筝练习为主,她的古筝老师说,若桐是个有灵气的孩子,小小年纪能坐得住,且对古筝曲子的理解也到位;若桐妈妈补充道,若桐还喜爱做手工,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。
在赵若桐开学第二天,赵鹏就飞往北方,返回在渤海的工作岗位,继续开始与女儿在视频中念诗背诗的日子;而若桐在见不到爸爸的日子里,也会以一些古诗词内容为蓝本绘画,来寄托对爸爸的思念之情。当问及赵鹏对女儿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时,他即兴背了一首王安石的诗:南山新长凤凰雏,眉目分明画不如。年小从他爱梨栗,长成须读五车书。
采写:南都记者王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