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网络的个人化表达,主流语言会更为谨慎,热点表述有点像流行歌曲、流行文化,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能经受历史考验,进入主流语言中。
【资料图】
余胜良
前两年脱口秀演员有个段子,有人嗑到CP很高兴,说“好甜,好上头,我命不要了,快把我杀了,给他们助助兴”。
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,很意外,很奇怪,为何把自己杀了,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怎么助兴呢?莫不是把自己当猪了?农村以前很多喜庆场面是要杀猪。
人类能延续下来的原因,首先就是爱惜生命,大家都把活命当做最高准则。命都不要,要献给某个场面,这个事儿得多重要?再一琢磨,拿人命来助兴的事儿,并非杜撰。商朝贵族,就拿人来祭祀,人的多少、地位高低还能说明祭祀的重要级别。《圣经》也有儿子做祭品的记述,说明拿人生命来助兴的事儿还真有,不过都是很古老的事儿了,莫非有些人出现返祖行为了。
后来查到,在这个脱口秀之前,这种杀自己助兴的语言在网络上就已广泛使用。通常是用来表达对这件事情高度认可,很喜欢,拜服。
拿生命来表达对一件事的认可程度,这应该是强度最大的级别。小时候看村民吵架,赌咒发誓最高的级别就是谁说的不是实话,就天打五雷轰,让老天爷把命索了去。因为生命重要,所以诈骗比抢劫在刑法上要轻很多,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,道德恶劣,可能都不触犯法律,但是只要谋杀性命,就很难逃死罪。
除了生死,还有用亲密家庭关系来表达情绪。王思聪的微博下面,有大量的男性和女性粉丝留言叫其老公。前些年喜欢一个人会说“想给你生只猴子”,这是“我要为你生个孩子”的谐音形式。
现在“生猴子”表达的情感已经太轻了,网络流行的是“帅到想排卵”、“好看到涨奶”、酷到“合不拢腿”等等,让人看了很不好意思。
《诗经》记载了大量男女青年互相喜欢、倾慕、追寻的诗句,全世界文艺作品都赞美爱情。男欢女爱,是很多文艺作品表达的主题,一般都委婉含蓄,炽烈的也有,但都很私人化,在通信和私密对话中非公开使用,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在还没有对对方了解的情况下,就在类似广场的地方用这样的方式表达。
“一见杨过误终生”已经是很文艺的说法了,算是有技术含量的词句,可惜用的人越来越少了。“某某我爱你,想要嫁给你”这种词汇当年很大胆,现在跟前文提到的例子相比,程度已经有点弱了。
组建家庭,生孩子是很郑重的事情,仅次于生死,以前大多由家族决定,现在才由个体做主,被看做是很大的进步,需要小心翼翼地挑选,需要用尽一生之力,现在却让人这么轻飘飘地喊出来,还要赤裸裸跟生理反应牵涉到一起。
生死、爱情、家庭、传宗接代对一个人来说,是最重要的事情,却都用来表达情绪,可见现在情绪烈度已经到何种程度。
这里面可能真有少数人想给名人生孩子,有些人确实有情感代入,但是大多数人只是作为情绪表达,并不会付诸行动。开放的网络相当于公开场所,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,大家需要语言上的共鸣和认可,这些情感强烈的表达容易出现人传人现象,被广泛使用。降低自己的地位抬高他人,更能挑动情绪。
为何我们用如此强烈的语言,来表达对我们而言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的看法?这是因为网络传媒广泛使用后平民语言高速进化,导致语言通胀,人们在追求更高烈度的语言表达方式。
这些网络的个人化表达,没有进入主流语言中,主流语言会更为谨慎,热点表述有点像流行歌曲、流行文化,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能经受历史考验,进入主流语言中。
(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)
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标签: